在 1990 年代初的電子遊戲界,一家名為 Human 的公司懷抱著一個雄心壯志的願景:將電影的震撼和現場演出的臨場感帶入遊戲世界。這份追求「電影般臨場體驗」的野心,催生了著名的「Cinematic Live Series」(シネマティックライブシリーズ),而 1993 年 5 月 28 日於超級任天堂(SFC)發行的《沉船危機》(セプテントリオン)正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部作品(附帶一提,同公司的經典恐怖遊戲《時鐘塔》也是該系列作品)。
這部作品的靈感顯然來自 1972 年的經典災難電影《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它試圖將災難片的特有緊張感融入遊戲系統。故事背景設定在 1921 年 9 月 13 日,載有 2300 名乘客與船員的豪華客輪「Lady Crysania 號」在漢伯頓(Hambelton)海域遭遇巨浪,船體瞬間翻覆,鍋爐爆炸更加速了船隻的下沉。玩家的任務,便是在這艘即將於六小時後完全沉沒的鋼鐵巨獸中,於遊戲規定的 60 分鐘(實際時間)內找到一線生機,帶領倖存者逃出生天。
遊戲的刺激感,很大一部分來自其創新的系統設計。它巧妙運用了 SFC 主機的旋轉地圖功能,真實地呈現了隨著船體進水與傾斜而不斷變換角度的船艙景象。地圖的實時變化不僅是視覺效果,更是直接影響了玩家的逃生路線。更緊迫的是,60 分鐘的時限極為嚴苛,玩家在逃生過程中若因失誤造成受傷或被困,都會導致扣時懲罰,讓本就稀缺的逃生時間更加緊湊。
在逃亡路上,玩家不僅要面對落下的障礙物、洶湧的火焰和不斷上升的冰冷海水,更要設法救助、引導並說服各式各樣的倖存者。這些人各自背負著不同的故事與情緒:有因衝擊而失聰的少女、拒絕逃離想與妻子共死的長者,或是固執不肯聽從主角指示的輪機長。玩家需要將這些夥伴帶往安全地帶,並在移動中留意他們的體力狀況,因為體力歸零或在危險中遭遇不測,夥伴就會死亡,且永遠無法復活。(不過體力系統並不完整,影響不大)
遊戲一開始,玩家可以從四位主角中選擇一人開始遊戲,每位主角都擁有獨特的能力、不同的起始點和「重要人物」救援路線:
建築師卡普里斯(Caprice Whisher)(キャプリス・ウィッシャー):他生性嚴謹,卻因長期照護唯一的親人——患有重病的繼妹艾咪・馬克森(Amy Markerson)而心力交瘁,終日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這份心病讓他不擅長與人交流,說話直率而魯莽,甚至會說出像是「我可不想為了你那無聊的自尊心而送死」這種惡毒的發言,時常在對話中火上澆油。他會動不動咂嘴、對看不順眼的人說諷刺話,甚至還會不小心動怒,使得他在說服其他倖存者時比任何人都困難。
儘管情緒上備受折磨,卡普里斯體能強健,能夠相對輕鬆地應對傾覆船艙的複雜地形。然而,這點優勢很快被他所面對的極端挑戰所抵銷:他的救援目標艾咪不僅被孤立在船體下部極難折返的房間,且作為病患的她,點數卻很低(僅4 點),屬於高風險低回報的目標。若想達成他的最佳結局,玩家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同時兼顧艾咪與其他所有重要倖存者的位置,回收過程極其耗時,同時還必須面對幾乎無法避免的輪機長尤瑟的阻撓。這使得卡普里斯的路線被公認為資深玩家才能完成的挑戰。
他是遊戲教學(Tutorial)的角色:在角色選擇畫面中,他是第一個顯示的人物;開場動畫會提示從艾咪房間到開始地點的路線;在他的起始地點附近,有分發地圖的接待員,他那句在倖存者因墜落而死時說出的台詞「這不是我的錯,是他們運氣不好」,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象徵了整個遊戲的殘酷。並且,他是唯一一個可以單獨脫逃生還的主角。
卡普里斯的故事是一場人性的考驗。雖然他可以選擇獨自逃生以確保自身的存活,但這將導致他必須背負拋棄重病妹妹的終身後悔。這種心靈上的痛苦,或許比船難本身更難以承受。只有那些成功克服了所有艱難,將愛與責任履行到底的玩家,才能在最終看到屬於卡普里斯與艾咪的對話,那份苦難盡頭的救贖,正是他路線最大的亮點與價值所在。
牧師雷德溫(Redwin Gardner)(レドウィン・ガードナー): 這位豪邁而能言善道的牧師(在美版中改為諮詢師),遊戲開場就展現出愛賭和嗜酒,他秉持著一套獨特的信念:「人類應該憑藉自己的力量生存,而非依賴神明」。在遊戲中的各個事件裡,玩家都可以看到他貫徹這一人生觀的表現。他擁有超凡的人望和卓越的說服能力,能比其他主角更輕易地說服倖存者加入隊伍,更重要的是,他是唯一能夠透過持續對話,輕鬆突破頑固的輪機長尤瑟的阻撓,順利帶領隊伍通過關鍵路口的主角。無論是人設還是他最終的結局設計,都明顯是在致敬經典災難片《海神號》中的牧師主角。
雷德溫的故事線聚焦於非血緣關係的救贖與責任。他的三位重要救援目標,是在船上偶然遇到的孩子們:哈利、史黛拉姐弟以及他們的表兄弟傑克。然而,這份救贖之路充滿了悲劇色彩:雖然孩子們是他的責任,但他們的雙親卻已處於瀕死狀態,儘管可以對話,卻無法被救出,這種無能為力的悲劇在本遊戲中不斷上演。雷德溫必須面對的挑戰在於,三位重要人物中的一位要直到後半段才登場(鍋爐爆炸發生),這拉長了他的救援時間線。
他的結局條件極為嚴苛:只要三位重要人物中有任何一人死亡,結局就會隨之改變。他雖然可以完成逃亡,但唯有達成最佳結局,他自己才能生還,否則將如電影原型一般,走向犧牲的結局。不過,從得分機制來看,雷德溫的救援任務又相對務實:光是確保這三位孩子生還,就能獲得 25 點中的 19 點高分,因此,他只需再救助三位以上的倖存者,就能輕鬆達成所需的高分門檻,這使得他的難度集中在對孩子的保護上,而非分數的累積。
路克船員(Luke Hines)(ルーク・ハインズ): 他是一名充滿正義感的年輕船員(熱血笨蛋),早在災難發生前,路克就曾向上級報告海況的惡劣,警告船隻恐難應付,然而他的意見卻遭到上級的反對與忽視,這使得他在倖存者眼中成為了間接導致事故發生的「船員」,此外也因為年紀小,容易被敵視和輕視。
他的最大優勢是起始便持有船隻地圖,這項導航能力在船體實時傾斜和變化的情況下顯得極為珍貴,使他能更有效地規劃逃生路線。他的故事線旨在揭露沉船事件的內部爭議,而他必須營救的重要人物,正是那位傲慢、極度自我中心的船主伊斯梅・湯森。這位船東的點數極低,幾乎無法帶來分數回報,而且在特定條件下還可能做出更愚蠢的行為,路克必須在個人的憤怒與職責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他體力強健但口才極差,會將現場氣氛搞得極糟,甚至連溫和的傑佛瑞醫生都會被他激怒,加上他本人在許多場合會表現出恐慌情緒,使得他在說服處於極限狀態的倖存者時異常困難且耗時。幸運的是,他營救船東的路線距離不像卡普里斯路線那樣遙遠,對於有經驗的玩家來說,只要掌握了路線,仍有可能在鍋爐爆炸前突破難關,達成最佳結局。
路克的最終命運充滿了悲劇的諷刺。如果他選擇單獨逃生,儘管他成功抵達外部,卻會遭到前來救援的打撈船船長嚴厲譴責,指責他拋棄乘客只顧自己逃跑。並且會一同返回正在下沉的船體救人,然而黑夜沈船結局暗示最後所有人下落不明(雷德溫跟傑佛瑞的回頭救人結局也同樣是一去不復返)。路克在其他主角的世界線中會成為倖存者。「我不知道該怎麼辦,總之只能先動起來試試看了」
醫生傑佛瑞(Jeffrey Howell)(ジェフリー・ハウエル ): 他是所有主角中年齡最高的一位,但他堅定地站了起來,只為了一個溫馨的理由:他要營救妻子阿德拉(Adela),並與她再次共舞。
傑佛瑞的優勢主要來自於他的職業技能與溫和個性。他擁有極高的溝通能力,配合他引以為傲的醫術和罕見的讀唇術,可謂是多才多藝,相比於激動的雷德溫,他的溫和使他在說服和引導倖存者方面非常順暢。作為醫生,他獨有的治療倖存者能力,能幫助維持隊伍的健康狀態,讓體力較差的夥伴得以繼續前行。他的路線著重於營救妻子阿德拉,而阿德拉的所在位置恰好能順道回收其他高分的救援者,使得傑佛瑞在收集倖存者方面非常順暢,此外阿德拉在其他主角世界線都會出現,玩家很容易掌握位置。
傑佛瑞的故事線被公認為遊戲難度最低,他是最容易達成最佳結局(Best Ending)的主角。他甚至有可能在鍋爐爆炸前就通過鍋爐室,大幅降低了遊戲的風險。然而,這位萬能的醫生也有一個致命弱點:他水中移動能力極差,比其他主角更容易溺水(但也能在水中支撐兩分鐘以上),導致 Game Over 的風險相對較高。他在路克的世界線中會成為倖存者(就是個路人)。「但是,這樣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更應該以民主的方式進行。」
《沉船危機》在美術和敘事上徹底貫徹了「電影化」的訴求。遊戲中的字幕、開場與結尾的製作人員名單,乃至於全程單曲循環的背景音樂,都營造出濃厚的電影氛圍。最引人深思的是其多重結局設計:即使主角成功抵達終點,最終的生還者名單也不確定。救助的重要人物和累積的救援積分,將決定最終是主角一人倖存、主角與夥伴共同生還,甚至可能出現主角以外的夥伴全部獲救,或在最後一刻全軍覆沒的悲劇性結尾。
儘管遊戲在操作難度、地圖複雜、夥伴 AI 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使其成為一款硬核挑戰的作品,但《沉船危機》無疑是 SFC 時代少數能將遊戲系統與敘事深度完美融合的傑作。它不僅實現了 Human 公司對於「電影般臨場感」的承諾,更是一部讓玩家在短短 60 分鐘內,經歷一場關於人性、抉擇與絕境求生的心靈試煉。
倖存者們被設定了作為隱藏參數的體力和點數。這個點數尤其重要,玩家若想達成最佳結局,就必須在高得分的狀態下脫逃。當倖存者的體力減少時,他們會跟不上主角,並顯示「累了,想休息。」等訊息,此時需要停止行走讓他們恢復。如果無視警告持續行走,他們就會力竭而死。倖存者一旦死亡,就再也無法復活。
同時,玩家必須巧妙地引導他們跟在主角身後,並且在他們跳躍力不足時,必須給予輔助。體力越低的倖存者,其點數也越高。基本上,女性、兒童、病患、傷者的點數很高,但反過來說,也最難以讓他們存活下來。
在豪華客輪「Lady Crysania 號」的混亂中,最危險的障礙並非物理性的水火或坍塌,而是擋在逃生路線最後的輪機長尤瑟(ユーサー)。他率領著另一組倖存者團隊,由於其極具威脅的阻攔作用,有時也被玩家戲稱為「最終頭目」。
尤瑟原是鍋爐室的幹部,但在爆炸中瞬間失去了六名部下,這場衝擊使他喪失了理智。他的部下亨利透露,尤瑟本性善良,但親眼目睹死亡的絕望情景,加上船體的持續下沉,讓他陷入瘋狂。尤瑟因此固執地堅信唯一的生路是停留在船首等待救援,並會在主角帶領一定數量的倖存者到達鍋爐室前時出現,強烈要求隊伍跟隨他前往船首。
這個環節是遊戲中最兇險的談判考驗。尤瑟會對主角團隊進行演說,為了維持夥伴對主角的信任,玩家必須在這次談判中取得勝利。一旦失敗,尤瑟將會強行帶走主角身邊所有的倖存者,使救援功虧一簣。對於溝通能力較低的主角如卡普里斯和路克,玩家絕不能直接應對,而必須巧妙地敷衍或中斷對話才能保住自己的隊伍。
然而,兩位高溝通能力的主角則擁有優勢:雷德溫牧師由於其極高的說服力,能夠在持續對話中無條件地論破尤瑟;而傑佛瑞醫生也能憑藉他的高溝通能力,迅速應對尤瑟,使談判相對容易。此外,在選擇雷德溫或傑佛瑞的路線時,玩家可以利用一個技巧:將同行者人數提升至最大並觸發事件,能夠取消船員亨利・艾布拉姆斯(Henry Abrams)的登場,進而迴避尤瑟的事件本身。船員亨利本身也是一位潛在的倖存者,只會在傑佛瑞和雷德溫的路線中,當主角攜帶大量倖存者時出現,且能被成功納入救援隊伍。
總體而言,輪機長尤瑟的出現是遊戲中一個達成嚴苛條件後才會出現的特殊事件,對初次遊玩的玩家而言幾乎無法突破,完美地體現了這場災難中人性崩潰所帶來的極致威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