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七寶奇謀 (The goonies)--完全攻略影片

發行日期, 1986.02.21
電影改編的遊戲,一二代評價都不錯,
當然一代還是最讓人難忘的。
本影片為完全攻略影片,寶石以及寶物全拿。


柯拿米世界(wai wai world)-完全攻略影片

1988年出版的經典,故事也很可愛很好笑,
Konami公司的英雄們完成任務後過著平靜的日子,
結果魔王看不順眼,把他們都關了起來。
Konami博士只好派出Konami先生跟Konami小姐去救他們。
這款僅有128K的遊戲無論遊戲豐富度以及畫面都有著驚人表現。
詳細攻略請至任天堂大觀園
本影片為完全攻略,寶物全拿。





SFC破百萬佳作

01.超級馬裏奧賽車 (任天堂 92/08/27,382萬)
02.超級馬裏奧世界 (任天堂 90/11/21,355萬)
03.勇者鬥惡龍6 (ENIX 95/09/04, 320萬)
04.超級大金剛 (任天堂 94/11/26, 300萬)
05.超級街頭霸王2 (CAPCOM 92/06/10, 288萬)
06.勇者鬥惡龍5 (ENIX 92/09/27,280萬)
07.最終幻想6 (SQUARE 94/04/02,255萬)
08.最終幻想5 (SQUARE 92/12/06,245萬)
09.超級大金剛2 (任天堂 95/11/21,220萬)
10.超級馬裏奧精選集 (任天堂 93/07/14,212萬)
11.街頭霸王2強化版 (CAPCOM 93/07/10,210萬)
12.超時空之鑰 (SQUARE 95/03/11,203萬)
13.超級馬裏奧-燿奇島 (任天堂 95/08/05,177萬)
14.超級大金剛3 (任天堂 96/11/23,176萬)
15.PUYO PUYO (BANPRESTO 93/12/10,155萬)
16.聖劍傳說2 (SQUARE 93/08/06,150萬)
17.超級馬裏奧RPG (任天堂 96/03/09,147萬)
18.龍珠Z超武鬥傳 (BANDAI 93/03/20,145萬)
19.最終幻想4 (SQUARE 91/07/19,144萬)
20.勇者鬥惡龍3 (ENIX 96/12/06,140萬)
21.浪漫沙加3 (SQUARE 95/11/11,130萬)
22.超級街頭霸王2 (CAPCOM 94/06/25,129萬)
23.勇者鬥惡龍1+2 (ENIX 93/12/18,120萬)
24.龍珠Z超武鬥傳2 (BANDAI 93/12/17,120萬)
25.達比賽馬3 (ASC11 95/01/20,120萬)
26.浪漫沙加2 (SQUARE 93/12/10,117萬)
27.塞爾達傳說 (任天堂 91/11/21,116萬)
28.達比賽馬96 (ASC11 96/03/15,110萬)
29.超級星之卡比 (任天堂 96/03/21,110萬)

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關於Final Fantasy為何翻譯成太空戰士

本篇文章轉錄自Ptt八卦版,由kendofox (九尾)所寫。

維基百科上面寫的http://0rz.tw/0b3bu關於台灣、香港所通用的譯名《太空戰士》目前考據起來,此名稱最早出現於台灣第一個電玩半月刊-尖端出版社的《電視遊樂雜誌》第9期(1987年11月20日出版),原本於前兩期是暫譯為《公主蒙難記》。

其實我比較佩服寫這條的人 因為連相關當事人都已經遺忘了....,我今天打電話回去以前公司,問了當時負責的編輯(現在當然不是編輯了 只是剛好曾經還是我上司)。

為何Final Fantasy會翻譯成太空戰士

詢問的結果大致是以下:
當時這個遊戲卡名的翻譯的確是公司的日文翻譯翻的,當然,翻譯的程度並沒有差到說不知道片假寫的就是Final Fantasy。但是,當時台灣玩家(其實應該說是當時的年輕人)對於英文名稱的接受度並不高。
再來就是當時任天堂卡帶(1987年)據說當時有幾款遊戲也是名字裡面有Fantasy,
當時日文遊戲名稱來源有幾個方法:
1.電玩小賣店:很多小賣店老闆都會進貨 但是老闆不見得都會懂日文(或者是程度沒有這麼高),所以變得就是店家間對於一些遊戲有口耳相傳的取名。最知名的就是"馬利兄弟"這款遊戲當時是店家取名的,後來才改成超級馬利。
2.雜誌社翻譯:當時電玩雜誌只有幾間,所以其實雜誌間會互相統一名稱(因為當時電玩雜誌間有協議,誰做攻略,誰做雜誌........)取名的方式主要是以"遊戲本身有沒有用ASCII做漢字"(有的話,就直接用)。
"遊戲雜誌簡介"
"遊戲本身名稱"
"遊戲內容"

用這幾點來做翻譯。

會取名,從一開始的公主蒙難記轉換成太空戰士,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其實都是有點小瞎的決定.........
公主蒙難記是遊戲未上市前的翻譯。
雜誌社只能靠著日文雜誌的遊戲圖片、遊戲故事簡介來取名。
FFI就是去救出公主的老梗劇情,所以暫譯公主蒙難記。
而後之所以會翻譯成"太空戰士",其實當時的編輯有向翻譯詢問過這個問題。畢竟之前的公主蒙難記,多少還跟遊戲有點關係。為何現在突然變成太空戰士。翻譯的回答是:因為遊戲中,裡面一下在走路陸地上打,一下搭船在天上打。現在又有幾款遊戲跟Fantasy有關係,所以取太空戰士。(沒錯,你沒看錯,就因為天上天下的打來打去,所以取名太空戰士)。(該名翻譯可能把當時出現的飛空艇誤當做太空船了Orz)

補上FF1的故事簡介
http://ff1.ffsky.cn/walkthrough1.htm

所以,太空戰士的名字就這樣的在雜誌截稿前定案了。其實當時史克威爾在台灣是完完全全的沒有任何名氣,更別說在於資訊缺乏的情況下初次接觸到FF系列的編輯。故事老梗不說,又不是說特別好玩。說真的,以當時的立場來看,任誰都想不到FF現在會紅成這樣。(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太空戰士系列的著名的設計點,像飛空艇一代出現,前幾代的維持世界的魔法水晶也是一代出現的。路行鳥是二代出現,在當時任天堂的畫面,就是看到一顆鳥頭在原野上到處亂竄。跟現在可愛的程度完全無法比擬)

而就像前面所說的,沒有人看好史克威爾,更別說期望FF可以撐到出FF三代,但是他辦到了,三代開始史克威爾的FF初嘗走紅滋味,接著就一路紅到現在FF成為鎮社之寶。

另外太空戰士這個名稱曾經一度要成為Final Fantasy正式的官方名稱,說到連非RPG玩家都真的知道FF,應該是從PS的七代開始。3D的系統,細緻的畫風,吸引了不少原本不玩RPG遊戲的玩家。

大家都知道"太七裡面拿著大刀的克勞德",然後八代用更細膩的畫風吸引了更廣大的玩家,相信現在還有很多人記得女主角Rinoa曼妙的舞姿。主角Squall帥氣的造型,還有十分特殊的槍刀(Gunblade),這時候,龍頭雜誌社想要推出FF8的攻略,所以跟日本史克威爾談這件事情。

提到攻略本中文名稱的時候,突然囧了,日本史克威爾當然不同意。但是當時出版社就告訴史克威爾,台灣玩家只知道太空戰士,不知道Final Fantasy。所以史克威爾才同意在封面上打上"太空戰士"四個字。(當時的史克威爾授權的台灣版攻略本封面 http://0rz.tw/623br )

在當時,史克威爾裡面也有討論,是否台灣、香港地區FF的正式中文翻譯名稱就叫做太空戰士。後來還是決議討論直接使用英文名稱"Final Fantasy"(大概是FF9出的時候才決定的),這也是為啥後來法米通翻譯的時候簡稱都是使用"FF"或者是"Final Fantasy",因為這已經是官方認可的中文雜誌使用的名稱。

另外再補充幾點,有人提到太空戰士的構想是來自於當時很著名台灣自製的特攝片,責任編輯的回答是:"比較沒有那種關係,因為翻譯當時解釋的時候,並沒有說這個原因"。但是我不認識當時的翻譯,那是否靈感是來自於那,我不敢全盤否認。

那至於說取個太空戰士可以趕搭電視節目的熱潮來吸引小朋友玩,說真的,玩過任天堂的RPG都知道,非常的不人性化,遊戲裡面充斥的大量的平假名跟片假名,沒有一點日文基礎的玩家,根本無法理解遊戲到底在做啥,更別說在日文極度不普及的1987年.....。沒有人會多期待小孩子能夠多喜歡,多支持玩RPG,內容就連大人都沒幾個懂了,RPG 其實在當時市場很小...... 所以,這點是說不通的。

另外,勇者鬥惡龍的翻譯名稱聽說,似乎,好像也是我們幹的Orz...............
只是真的年代久遠了,如果要確定以及取名的來由,我可能就真的要找到當時負責遊戲翻譯的人了.........
相關員工人名應該不用打出來吧,我想大家想知道的應該只是內容以及來由,以上內容經過相關當事人同意PO出,並沒有任何的隱瞞以及保留。

好啦,我說完了。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生死格鬥 DOA (Dead or Alive) 電影觀後感

今天前往台大參加研討會時,在統聯客運上面看的。
原先以為這是電玩改編,而且網路上也沒有什麼評價,
抱著不期待的心情看,但是我發現,我錯了。

角色從左至右順序:
莎拉卡特(Sarah Carter 飾 海蓮娜)
潔美普萊斯里(Jaime Pressly 飾 蒂娜)
聖潔凡蕾絲(Holly Valance 飾 克莉絲蒂)
戴文青木(Devon Aoki 飾 霞)
娜塔夏瑪蒂(Natassia Malthe 飾 綾音)

看電影最重要的不外乎是放鬆,
這部片美女如雲,而且劇情簡單,打鬥也很精彩。
你完全不用思考,不用煩惱,可以愉快的渡過兩個小時。
一開始各個具有特色的女角賣弄身材,抖肉演出,
打鬥的特效很流暢(有點扯),不會有做作的感覺。
劇情則是簡單的一線到底,沒太多糾葛。
在男角方面,常威"鄭兆龍"飾演被囚禁的武術高手
因為被囚禁,所以在片尾才有一點點發揮空間,真的很可惜。
血蘭花男主角馬修麥斯丹在本片也飾演男性要角,扮演一名風流的騙子。
跟聖潔凡蕾絲是一對麻辣鴛鴦。

或許會有人覺得改編得很膚淺很不忠於原著。
或許有人會覺得改編得太夢幻。
但是這部片的娛樂效果絕對不輸其他的惡搞片。

這部片的特色就是簡單明瞭,沒任何讓你感到不適的鏡頭。
有什麼意義,沒有
有什麼內容,沒有
有什麼人生哲理,沒有
是的,什麼都沒有,純粹就是歡樂惡搞,外加清涼美女。
在工作忙碌之餘,或是頭腦打結的時候可以看看。
可惜整個格局還不是很大,沒有去大螢幕看特效也沒關係。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kof2002對戰影片-3

老樣子,會有色彩走掉的問題。
其餘影片整理中。
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上傳~逃。




kof2002對戰影片-2

早期蒐集的Kof影片,
雖然都是一些較舊的打法,
還是有看的價值。




前田和子四話目-宝探し(むかし隠した宝物)-​尋寶(以前藏起來的寶物)-AB9

晦-つきこもり >第四話(前田和子) >AB9 ​真老套呢。 討厭啦,哲夫伯父太熱血了。 現在,該不會是最熱血的男人吧。 「葉子妹妹, 該不會是把門鎖上了吧?」 和子伯母的聲音。 ​「鎖是要往左拉才能開的喔,妳沒搞錯吧?」 ……啊,這樣啊。 我戰戰兢兢地,把手伸向門鎖。 開了! ...